風力、光伏等新能源發電不穩定咋辦?全釩液流儲能電池就能解決這一難題。這個儲能電池,其實是個以釩為儲電介質的“超級蓄電池”,將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的電存儲起來,然后平穩輸出。
山溝里藏著高科技。該電池是“新型液流電池研發生產和多能集成互補項目”產品之一,由位于安康高新區的華秦儲能技術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和運營。在儲能車間內,兩個裝有不同電解液的大罐子加一個集裝箱構成一組液流電池。集裝箱里裝著一組組電堆,電堆里面是一排排的隔膜。電解液穿過薄膜產生離子交換來實現電能的儲存與釋放。儲液罐越大越多,存儲的電能也越多,儼然一個流動的“電力銀行”。
車間外,安裝在樓房外立面的光伏幕墻像一塊塊瓷磚,讓廠區現代感十足。整個廠區構成了一個智能系統,實現風、光、儲、配、充多能互補。“倘若遇到停電,全釩液流儲能電池會在0.04秒內啟動,能保證整個廠區4個小時供電。”公司副總經理傅洪濤解釋說,“電池中間的離子交換膜是電池的核心技術之一。我們深刻意識到自主創新的重要性,從而加大科技投入,現在用的離子交換膜是我們與大連物化所一起研發的,不僅降低了成本,也擺脫了被‘卡脖子’的風險。”
從2018年開工建設至今,該項目一期已形成2條年產400MW液流電池電堆、4萬m3儲能電解液的生產能力,每畝稅收達427萬元。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一點點撐高畝均效益的天花板,成為安康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體現。
當前,能源產業正在發生變革。業內人士認為,儲能技術的成熟,將成為改變整個能源行業格局的關鍵之一。數據顯示,我國儲能市場規模將達到萬億元,可以預見,在如此級別的市場藍海中,儲能電池將成為能源行業的“香餑餑”。
陜南地區是石煤的“聚集區”。通過突破關鍵技術,石煤礦中的釩變得不凡:一條“釩資源—釩新材料—液流儲能—科技創新—應用推廣”為一體的綠色循環全釩產業鏈正加速構建,成為深度貧困山區新的“逆襲”通道。
文章來源:全球合金網釩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