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自身的長周期調整將逐步到來,預計在當前的快速下跌完成之后,大宗商品市場將步入更為漫長的盤整期。
目前,美國及歐元區的經濟復蘇狀況不一,分化仍是主基調,這在先行指標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的表現上可見一斑。
9月美國Markit制造業PMI初值為53,與上月持平,維持在兩年來的低位水平。同時,美國9月費城聯儲制造業指數為-6,為2014年2月份以來首次跌至零之下,并創2013年2月份以來新低。上述數據表明,在需求和預期同時走弱的背景下,美國制造業增長疲弱。
實際上,全球大宗商品的疲弱也開始對美國的經濟發揮作用,這體現在制造業產成品價格的走弱上。不過,占美國經濟主導地位的服務業復蘇勢頭依然良好,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制造業的疲軟帶來的負面影響。
從近期公布的美國經濟其他數據來看,好壞參半。美國第二季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化季率終值上修為增長3.9%,市場此前預期增速為3.7%,與初值持平。此次上修主要是因為消費開支、商業和住宅房地產領域商業投資增速提高。美國8月耐用品訂單月率下降2%,創今年3月以來最大月度降幅,與市場預期一致,前值由上升2.2%修正為上升1.9%。耐用品訂單下降暗示著,在美元不斷走高與海外經濟動蕩的疊加作用下,對美國生產的商品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美國9月19日當周初請失業金人數上升0.3萬人,至26.7萬人,不過低于預期的27.1萬人。此外,最新的美聯儲決議傾向于鴿派,這增強了美元的波動性,并暫時抑制了美元的強勢走高,或可為美國出口行業帶來技術性回升的機會。
整體來看,美國經濟復蘇尚屬穩健,而美聯儲主席耶倫在9月26日的講話中表示,預計年內仍將加息并強調了過分延遲加息的風險。這說明近期經濟和金融的變化并未對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途徑造成顯著影響。投資者應重點關注近期美聯儲多位官員發表講話對美聯儲貨幣政策走向提供的線索指引;同時,10月2日美國9月非農數據的表現也需重視,若非農表現強勁,則美聯儲年內加息的概率將再次加大,美元受到提振將走高,這對大宗商品市場的壓力會有增無減。
歐元區經濟保持平穩擴張態勢。9月歐元區制造業PMI為52,低于上月的52.3,為4月以來的最低水平;歐元區服務業PMI為54,低于8月的54.4,且為兩個月新低;9月歐元區綜合PMI為53.9,略低于上月的54.3。不過,綜合來看,第三季度歐元區綜合PMI月度均值均達到54.03,略高于第二季度,且為2011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最高值,這說明歐元區經濟確實在慢慢好轉,盡管復蘇速度不盡如人意。
與美國制造業PMI不同的是,盡管大宗商品價格低迷,但歐元區產成品銷售價格卻未受到大的影響,這部分得益于歐元匯率的疲弱在一定程度上沖銷了大宗商品價格低迷的利空影響。貨幣政策方面,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在9月23日的聽證會上表示,經濟前景下行的風險再次顯現,風險因素包括新興市場、歐元和油價;量化寬松(QE)有充足的內在靈活性,如果通脹達不到目標,將會毫不猶豫地采取行動。盡管這一表態不及市場預想中的鴿派,但也撫平了市場先前就歐洲央行是否會繼續擴大QE而產生的憂慮,有利于市場風險的釋放。
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當前大宗商品整體處于供給過剩的狀態;而美聯儲加息啟動之后,不排除會由此帶來美國經濟回調及大宗商品供需失衡狀況加重的可能。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大宗商品自身的長周期調整也將逐步到來,預計在當前的快速下跌完成之后,大宗商品市場將步入更為漫長的盤整期。